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

被引:29
作者
杨庆国 [1 ,2 ]
陈敬良 [3 ]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 合肥学院中文系
[3] 上海理工大学
关键词
网络红人; 符号互动; 形象传播; 模式构建;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2.07.02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网络红人划分为文字、图片和视频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由此发现,网络红人与网民的符号互动模式是从偶像崇拜走向符号的自我暴露,从个性化走向符号的多元化,并通过平民造星和自我造星的方式,促进了网络草根文化的繁荣。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90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镜中我”对自我认定的指导意义 [J].
黄世华 .
经营管理者, 2010, (06) :11-11
[2]   防范“网络红人”现象的负面影响 [J].
王鲁美 .
今传媒, 2009, (08) :86-87
[4]   论腐败符号互动现象的产生及传播 [J].
谭钰怡 .
理论观察, 2008, (04) :44-45
[5]   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 [J].
何明升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12) :34-36
[6]   从网络小说看网络文学基本特征 [J].
唐余俊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54-58
[7]   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 [J].
毛晓光 .
国外社会科学, 2001, (03) :13-18
[8]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eSaussure)著, 2001
[9]  
形象学基础[M]. 人民出版社 , 宗坤明著, 2000
[10]  
传播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郭庆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