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

被引:175
作者
赵增耀 [1 ,2 ]
章小波 [3 ]
沈能 [1 ]
机构
[1]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2]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3]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新效率; 非合作博弈; 空间溢出;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5.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价值链活动,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并构建了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对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效率、产品创新效率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空间溢出和价值链溢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检验中国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存在显著主从关联,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之间相互牵制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共同因素。两阶段效率失衡问题明显,产品创新效率明显低于知识创新效率。创新价值链中知识创新的前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而产品创新的后向关联效应缺失。中国创新效率空间依赖性明显,具有地理空间集群特征,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显得更加突出。创新溢出和传播会受到创新主体之间地理距离的限制,随着空间距离的扩大,创新溢出强度呈现脉冲式衰减。一方面,要破除行政壁垒篱笆,促进创新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实现创新空间外部性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创新环节的合作和联系,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产品创新的后向关联效应,实现创新价值链的协同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 [J].
余泳泽 ;
刘大勇 .
管理世界, 2013, (07) :6-20+70+187
[2]   非合作博弈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 [J].
卞亦文 .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15 (07) :11-19
[3]   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J].
余泳泽 .
经济评论, 2011, (02) :93-101
[5]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J].
陈钊 ;
陆铭 ;
金煜 .
世界经济, 2004, (12) :25-31+77
[6]  
Efficiency decomposition in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aiwan[J] . Chiang Kao,Shiuh-Nan Hwang.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07 (1)
[7]   Measu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Indirec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J].
Yao Chen ;
Joe Zhu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4, 5 (1-2) :9-22
[8]  
Innovation, reg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D cooperation[J] . Michael Fritsch,Grit Franke.Research Policy . 2003 (2)
[9]   R&D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J].
Audretsch, DB ;
Feldman, MP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03) :630-640
[10]  
Innovation, Imit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 Paul S. Segerstro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