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
被引:261
作者:
金凯
[1
,2
]
王飞
[1
,3
,4
]
韩剑桥
[1
,3
]
史尚渝
[3
,5
]
丁文斌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NDVI;
残差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中国603个气象站的地表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2—2015年中国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应贡献。结果表明:①1982—2015年中国植被恢复明显,在选择的32个省级行政区中,山西、陕西和重庆的生长季NDVI增加最快,仅上海生长季NDVI呈减小趋势。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中国植被NDVI呈现整体快速增加和巨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对各省生长季NDVI变化的影响在-0.01×10-3~1.05×10-3a-1之间,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0.32×10-3~1.77×10-3a-1之间。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对中国近34年来植被NDVI的增加贡献了40%和60%;人类活动贡献率超过8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华北平原以及中国东北和西南等地;人类活动贡献率大于50%的省份有22个,其中贡献率最大的3个地区为上海、黑龙江和云南。研究结果建议应更加重视人类活动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61 / 974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