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行业比较、地区差异及关联因素

被引:77
作者
姚星 [1 ,2 ]
蒲岳 [1 ]
吴钢 [1 ]
王博 [1 ,2 ]
王磊 [3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2]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新技术产业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产业融合; 投入产出表; 社会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推动沿线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经济融合,而其关键点之一是国家间在产业层面进行交融互动和协同发展。本文将传统产业融合拓展到国际层面,利用Eora MRIO数据库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和地位,并探讨其关联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产业融合互动的经济圈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的产业融合程度和地位呈增长态势,但表现出"外向支撑力强、内向引进力弱"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支撑地位较高,而资源需求型产业则是内向引进地位较高。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受共同语言、经济制度差异、政治制度差异、自由贸易协定、产业链关联、国家产业发展合力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的视角 [J].
李兵 ;
颜晓晨 .
经济研究, 2018, 53 (01) :183-197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J].
李敬 ;
陈旎 ;
万广华 ;
陈澍 .
管理世界, 2017, (04) :10-19
[3]   产业结构差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中国—东道国”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J].
顾雪松 ;
韩立岩 ;
周伊敏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102-115
[5]   文化差异、贸易成本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 [J].
曲如晓 ;
杨修 ;
刘杨 .
世界经济, 2015, 38 (09) :130-143
[6]   国际分工的代价:垂直专业化的再分解与国际风险传导 [J].
代谦 ;
何祚宇 .
经济研究, 2015, 50 (05) :20-34
[7]   产业融合、绩效提升与制造业成长——基于1998-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J].
汪芳 ;
潘毛毛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4) :530-538+548
[8]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J].
李敬 ;
陈澍 ;
万广华 ;
付陈梅 .
经济研究, 2014, 49 (11) :4-16
[9]   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J].
贺正楚 ;
吴艳 ;
张蜜 ;
文先明 .
管理世界, 2012, (12) :177-178
[10]   自由贸易协定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J].
丘东晓 .
经济研究, 2011, 46 (09) :14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