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一种比较的观点

被引:12
作者
熊跃根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福利体制; 社会基础;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在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里,诸多国家出于应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考虑,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本国的福利体制进行变革或再造。在分析了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新社会风险对建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转型时期的中国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重塑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一,建立和发展新型福利体制的责任共担的模式;第二,通过风险管理确立国家、非营利部门与家庭的福利三角关系;第三,建立和发展新型社会契约下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 [J].
周飞舟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03) :77-89
[2]   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研究 [J].
熊跃根 .
学海, 2008, (03) :85-95
[4]  
Public Values and Public Trust: Responses to Welfare State Reform in the UK.[J].PETER TAYLOR-GOOBY;ANDREW WALLACE.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09, 3
[5]  
The reform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J].Huck‐ju Kw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09,
[6]   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J].
Lee, Yih-Jiunn ;
Ku, Yeun-wen .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2007, 41 (02) :197-212
[7]  
经济发展与转型.[M].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世界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原著;吴英姿;孙淑敏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著;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