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杨以文 [1 ,2 ]
郑江淮 [2 ]
黄永春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江苏教育学院经济系
[3] 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市场均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相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市场的数量模型,论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然后,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5+122 +1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需求规模、渠道控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于长三角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杨以文 ;
郑江淮 ;
黄永春 .
南方经济, 2012, (07) :78-86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 [J].
顾海峰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1 (09) :76-83
[3]   “十二五”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 [J].
王昌林 .
中国经贸导刊, 2011, (13) :10-13
[4]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J].
唐国兴 ;
段杰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S1) :92-94
[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J].
孔德洋 ;
徐希燕 .
经济管理, 2008, (12) :74-79
[6]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顾乃华 ;
毕斗斗 ;
任旺兵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9) :14-21
[7]   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 [J].
高传胜 ;
刘志彪 .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08) :35-42
[8]  
Enhancing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Building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n Asia: The Case of Taiwan[J] . John A. Mathews.World Development . 2007 (6)
[9]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 . Glenn Ellison,Edward L. Glaese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7 (5)
[10]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 Model .2 Kim L. Research Policy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