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

被引:22
作者
陈梦远
徐建刚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意象; 空间句法; 城市设计;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2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社会调查、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基础上,系统探析了南京城市意象热点与居民感知、城市道路结构、特色意象区形成及其与城市历史街区功能更新的内在关系,形成对南京未来城市意象发展的四点建议:1改变崇尚宏大体量和现代风格倾向,在尊重南京文脉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上更新城市功能;2通过热点植入盘活意象缺失区域,但需尊重热点和城市道路集成度联动发展的城市自组织机制,并注意街巷空间和生活次节点的保留;3意象热点的集聚区应该为重点打造的特色意象区,注重提供多样化活动平台和休憩设施,并和城市传统紧密结合,注意热点空间的均衡分布,并在步行范围内组织;4从热点空间和功能置换着手可缓解交通压力并促进城市动态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286 / 229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城市空间意象研究述评与展望 [J].
田逢军 ;
汪忠列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1) :84-92
[2]   城市社区微观空间意象研究——基于南京居民250份手绘草图的比较 [J].
宋伟轩 ;
吕陈 ;
徐旳 .
地理研究, 2011, 30 (04) :709-722
[4]   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J].
王德 ;
张昀 ;
崔昆仑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528-1536
[5]   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 [J].
冯维波 ;
黄光宇 .
地理研究, 2006, (05) :803-813
[6]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J].
李雪铭 ;
李建宏 .
地理学报, 2006, (08) :809-817
[7]   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 [J].
张京祥 ;
殷洁 ;
罗小龙 .
人文地理, 2006, (04) :1-6
[8]   城市开放空间公众意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J].
石坚韧 ;
赵秀敏 ;
王竹 ;
外尾一则 .
新建筑, 2006, (02) :71-74
[9]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J].
冯健 .
地理科学, 2005, (02) :142-154
[10]   核密度估计及其在聚类算法构造中的应用 [J].
李存华 ;
孙志挥 ;
陈耿 ;
胡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 (10) :17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