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14
作者
于良
金凤君
王成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3] 北京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贸易流; 组团; 模式; 全球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0 [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使用2002年103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是世界性核心;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心,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转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9+134 +1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评述 [J].
马丽 ;
刘毅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270-276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J].
陆月娟 .
社会科学家, 2001, (06) :20-23
[3]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J].
李小建 ;
张晓平 ;
彭宝玉 .
地理研究, 2000, (03) :225-233
[4]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我国区域经济理想模式 [J].
吴克烈 .
世界经济研究, 2000, (01) :24-27
[5]  
资本全球化[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弗朗索瓦·沙奈(FrancoisChesnais)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