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探索世界政治(比较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88
作者
杨光斌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权力; 体制吸纳力; 制度整合力; 政策执行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但是在观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主题"可能是有违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中的研究现代化主题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1950s—1970s)和研究民主化主题的转型学范式(1980s—2010s)均有此嫌疑,因此比较政治学迫切需要替代性的新主题和新范式。鉴于转型范式的失败即第三波民主化之后"无效民主"的普遍性,西方也提出了种种治理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只不过基调不变的社会中心主义的民主化理论——发展理论的新说法而已,它们依然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非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本文强调,即使在政治主题为"治理"的时代,治理的核心是治理能力问题,而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前提离不开古老的但是已经变化后的国家权力理论,国家权力的基本面向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国兴衰,这是大历史的线索,也是"反事实法"的比较政治研究的发现。据此,国家治理能力其实是协调国家权力关系的能力,它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作为一种祛价值化的实践性理论,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不同于比较政治学前60年流行的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是"制造问题"的研究范式,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追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面各有长短,均面临不同层面的治理危机,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总体性"解决方案"。国家治理能力理论是一种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发展而演绎出来的、并具有亚里士多德式政治学的学术而非观念至上的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国兴衰:战略抉择决定政治结局 [J].
杨光斌 ;
杨森 .
红旗文稿, 2016, (01) :4-8+1
[2]   论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 [J].
杨光斌 ;
乔哲青 .
政治学研究, 2015, (06) :3-19
[3]   “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 [J].
徐湘林 .
人民论坛, 2014, (10) :31-31
[4]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J].
杨光斌 ;
李月军 .
学海, 2008, (02) :55-72
[5]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 [J].
杨光斌 ;
郑伟铭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4) :31-44+204
[6]   WHY IS DEMOCRACY PERFORMING SO POORLY? [J].
Fukuyama, Francis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15, 26 (01) :11-20
[7]  
An Overview.[J].Larry Jay Diamond;Leonardo Morlino.Journal of Democracy.2004, 4
[8]  
Disillusion and Regeneration: The Quest for a Discipline *.[J].David B. Truma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5, 4
[9]  
非洲政治导论.[M].汤普森.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10]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美) 孔飞力;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