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被引:36
作者
李勇
孙爱珍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造山带地层学; 龙门山造山带; 陆内造山带;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之我见 [J].
方宗杰 .
地层学杂志, 1998, (04) :66-69
[2]   初论造山带地层学——以三江地区特提斯造山带为例 [J].
吴根耀 .
地层学杂志, 1998, (03) :3-11+26
[3]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J].
李勇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2) :3-5
[4]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及其地质制图 [J].
杜远生 ;
盛吉虎 ;
丁振举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4) :104-108
[5]   造山带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基础 : 露头的复原与复位——以前龙门山中北段泥盆系为例 [J].
李祥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4) :56-62
[6]   构造层序地层学 [J].
吴根耀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3) :310-313
[7]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 [J].
龚一鸣 ;
杜远生 ;
冯庆来 ;
颜佳新 ;
刘本培 .
地球科学, 1996, (01) :22-29
[8]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 [J].
李勇,曾允孚 ;
不详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 1995, (02) :1-10
[9]  
构造岩片填图法在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中的初步实践[J]. 侯立纬,胡世华.中国区域地质. 1995(01)
[10]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ORELAND BASIN,WESTERN SICHUAN,CHINA [J].
Zeng Yunfu and Li YongInstitute of Sedimentology Chengd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ngdu .
SCIENTIAGEOLOGICASINICA, 1994, (04) :37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