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

被引:86
作者
宗跃光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廊道效应; 城市景观结构; 生态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城市廊道可以分为两类: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通过廊道效益分界点的位移及廊道模型,分析自然廊道顶点与锋面的形变过程。在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城市本质上存在摊大饼倾向。根据廊道效应原理,提出:北京在迈向国际大都市发展过程中,应抓住目前修建高速公路、轻轨铁路和地铁干线的有利时机,将传统分散集团式向星状分散集团式城市景观转化,即城市建成区沿主要交通干线象海星的触角式向外扩展,在这些轴线上通过绿地的分割作用产生一系列间断的分散集团、飞地、子城或卫星城,在各星状长轴之间形成插入市中心的楔状绿地,构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有机分散的景观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 [J].
周一星 .
地理科学, 1996, (03) :7-15
[3]  
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肖笃宁等 编著, 2003
[4]  
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宗跃光编著, 1993
[5]  
数学手册[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归行茂等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