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的农村发展差异分析——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

被引:23
作者
田永霞 [1 ,2 ]
刘晓娜 [1 ]
李红 [1 ]
孙丹峰 [2 ]
涂宏汉 [1 ]
文化 [1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客观生活质量; 主观生活质量; 经济薄弱村;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差异贡献率; 北京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居民生活质量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在抽样农户调查基础上,基于小康监测体系中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主观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村级客观、主观生活质量指数,运用聚类法与差异贡献率法,开展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客观指数上,99.29%的村庄低于北京农村的平均水平,村间差异显著,高指数村庄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近郊区;2主观指数上,具有一定地域趋同性,离城区越近主观满意度越低;3综合来看,深山区与近郊区的村庄自身存在较大的主—客观差异,18.95%的村庄综合生活质量较差,文化娱乐、信息教育、生态环保等生活品质是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4差异扶贫、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扶持生活质量高维度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开展扶贫动态监测与开发规划,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能够深入反映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可作为区域综合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王圣云.华东师范大学.2009, 01
[2]   Multidimensional Wellbeing: An Index of Quality of Life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J].
Haq, Rashida ;
Zia, Uzma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3, 114 (03) :997-1012
[3]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党云晓 ;
张文忠 ;
余建辉 ;
谌丽 ;
湛东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0) :1312-1321
[4]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模糊数学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J].
李伟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 33 (11) :24-27+38
[5]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 [J].
何仁伟 ;
刘邵权 ;
陈国阶 ;
谢芳婷 ;
杨晓佳 ;
梁岚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657-670
[6]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比较研究 [J].
汪海凤 ;
赵英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04) :59-64
[7]   西咸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价 [J].
冯冬燕 ;
张晓欢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2, 26 (01) :117-121
[8]   基于农业资源与经济数据平台的资源利用决策及应用 [J].
董士伟 ;
孙丹峰 ;
张微微 ;
李红 ;
余军 ;
周连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1) :127-132+293
[9]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 [J].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 .
调研世界, 2011, (12) :3-7
[10]   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 [J].
邓祖涛 .
旅游论坛, 2011, 4 (01)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