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部分民营化的经济后果——基于“武昌鱼”的案例分析

被引:27
作者
汤谷良 [1 ]
戴璐 [2 ]
机构
[1]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部分民营化; 重组; 掏空; 代理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3.7 [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1201 ;
摘要
本文通过武昌鱼的案例,从国有上市公司部分民营化后国有法人大股东的高管和民营大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出发,揭示武昌鱼重组之后业绩恶化的公司治理因素,并对两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合谋掏空现象,从制度背景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96 +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 [J].
冯飞 ;
张永生 ;
张定胜 .
管理世界, 2006, (04) :130-139
[2]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J].
徐莉萍 ;
辛宇 ;
陈工孟 .
经济研究, 2006, (01) :90-100
[3]   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 [J].
陈晓 ;
王琨 .
经济研究, 2005, (04) :77-86+128
[4]   控制权转移、产权改革及公司经营绩效之改进 [J].
徐莉萍 ;
陈工孟 ;
辛宇 .
管理世界, 2005, (03) :126-136
[5]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6]   “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 [J].
朱红军 ;
汪辉 .
管理世界, 2004, (10) :114-1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