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种模式及其效益比较

被引:20
作者
王正兴
刘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政府信息; 资源; 散发; 政策; 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政府信息是最大的单一信息源。由于政府信息具有公益性和商品性双重特性,国际上对政府信息的散发模式一直存在争议,典型的两种观点可以概括为“小循环”模式和“大循环”模式。小循环模式实行“用户支付”的政策,目的是通过向包括政府其他部门在内的所有用户收取数据费用,以便改进政府服务,挖掘政府机构数据潜力,减少纳税人负担;使用的手段是鼓励政府机构认识和开发手中数据的价值,鼓励政府机构给数据增值并通过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确定数据价格。大循环模式实行“政府支付”的政策,目的是通过政府信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保障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很低的门槛吸引更多的私人进入信息加工业,保证在公平竞争中生产和散发高质量信息,使政府信息对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对分别实行两种模式的欧盟和美国的初步调查数据显示,小循环模式很难通过收费回收数据制作和散发费用,而且具有容易垄断、不公平竞争等缺陷,政府数据难以充分利用。与此对比,大循环模式不仅利于信息自由传播,而且刺激了私人信息工业发展。美国和欧盟经济总量相当,但美国信息业的价值是欧盟的10倍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地理信息共享法研究.[M].何建邦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2]   美国国有数据与信息共享的法律基础 [J].
王正兴 ;
刘闯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06) :60-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