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东部全新世以来多年冻土演化及寒区环境变化

被引:33
作者
金会军
赵林
王绍令
郭东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新世; 多年冻土演化; 古冻土遗迹; 气候和环境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古冻土存在的依据和判别标志主要是古冻土遗迹(深埋藏多年冻土层、古冻土上限、融化夹层、厚层地下冰)和古冰缘现象(古冻胀丘、古融冻褶皱、砂楔、土楔、冰楔假型、风成沙丘、黄土层、厚层泥炭和腐殖质层等)。文章结合大量的测年数据,利用古代和现代冻土以及冰缘现象的时空分布差异综合分析对比,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划分为6个较明显的时段:早全新世的气候剧变期(10800 aB.P.至8500~7000 aB.P.)、中全新世大暖期(8500~7000 aB.P.至4000~3000 aB.P.)、晚全新世寒冷期(4000~3000 aB.P.至1000 aB.P.)、晚全新世温暖期(1000 aB.P.至500 aB.P.)、全新世末小冰期(500 aB.P.至100 aB.P.)及近代升温期(100 aB.P.至今);同时,概述了各时段高原冻土的发育条件、分布范围及总面积,和当时高原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1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黄河源区冰楔假型群的发育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程捷 ;
张绪教 ;
田明中 ;
于文洋 ;
唐德翔 ;
岳建伟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92-98
[2]   近30年来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变化 [J].
南卓铜 ;
高泽深 ;
李述训 ;
吴通华 .
地理学报, 2003, (06) :817-823
[3]   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 [J].
金会军 ;
李述训 ;
王绍令 ;
赵林 .
地理学报, 2000, (02) :161-173
[4]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姚檀栋 .
冰川冻土, 1997, (02) :3-10+12-19
[5]   青藏高原东北部15万年来的多年冻土演化 [J].
潘保田 ;
陈发虎 .
冰川冻土, 1997, (02) :30-38
[6]   近数十年来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 [J].
王绍令 .
干旱区地理, 1993, (01) :1-8
[7]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形成及演化的探讨 [J].
王绍令 .
冰川冻土, 1989, (01) :69-75
[8]   我国历史冻土研究的若干进展及其问题 [J].
郭东信 .
冰川冻土, 1988, (03) :300-303
[9]   青藏高原的盐湖 [J].
陈克造 ;
杨绍修 ;
郑喜玉 .
地理学报, 1981, (01) :13-21
[10]   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 [J].
王家澄 ;
王绍令 ;
邱国庆 .
地理学报, 1979, (01)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