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过程中碳量损失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

被引:35
作者
钟学斌 [1 ]
喻光明 [1 ]
何国松 [2 ]
鲁迪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咸宁学院城乡规划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碳蓄积量; 生态补偿; 优化设计;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6.0059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整理改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打破了生态系统碳循环平衡。在土地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实施以后一段时期,项目区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必然损失,从而使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由碳汇变成了碳源。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崔院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拟通过对生态系统碳蓄积量的估算,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算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最佳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实现对土地整理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碳量损失进行补偿的目标。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土地整理的耕地面积最大化目标,通过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所得到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各类用地的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碳量平衡等约束条件。耕地面积增加量占总土地面积的11.94%实现了最大化目标,同时满足了道路系统和水利灌溉系统以及居民点等用地的需求,而人工林地的面积必须增加3.90 hm2,也就实现土地整理前后生态系统碳量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湿地土壤CO2通量研究进展 [J].
李兆富 ;
吕宪国 ;
杨青 .
生态学杂志, 2002, (06) :47-50+23
[2]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周涛 ;
史培军 ;
王绍强 .
地理学报, 2003, (05) :727-734
[3]   1990~2000年中国土壤碳氮蓄积量与土地利用变化 [J].
刘纪远 ;
王绍强 ;
陈镜明 ;
刘明亮 ;
庄大方 .
地理学报, 2004, (04) :483-496
[4]  
The interaction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in future terrestrial carbon storage and release[J] . Allen M. Solomon,I. Colin Prentice,Rik Leemans,Wolfgang P. Cramer. &nbsp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3 (1)
[5]  
The interaction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in future terrestrial carbon storage and release[J] . Allen M. Solomon,I. Colin Prentice,Rik Leemans,Wolfgang P. Cramer. &nbsp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3 (1)
[6]  
Carbon Storag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China: Estimates at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J] . Jian Ni. &nbspClimatic Change . 2001 (3)
[7]  
环境科学大辞典[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环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 1991
[8]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张林波 ;
曹洪法 ;
高吉喜 ;
舒俭民 .
生态学杂志, 1998, (04) :34-39
[9]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J].
刘允芬 .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05) :6-11+49
[10]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罗承文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3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