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本土化批判吸收的西学东渐

被引:16
作者
张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金融学; 西学东渐; 中国金融故事; 本土化批判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尽管中国人很早就有记述和评价货币金融现象的传统,但金融学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或者学科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第一次西学东渐延续百余年,经历从引进、消化到初创的黄金时期,奠定了现代金融学在中国的最初基础。第二次西学东渐时间不长,短短二十余年间模仿苏联做法,折射出当时特殊体制选择对货币金融学科的深刻影响。第三次西学东渐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与中国经济金融的迅速崛起,经过从一开始引进欧美之学到随后与国内传统货币银行学产生冲突磨合的曲折过程,国内金融学体系渐趋成熟。在三次西学东渐过程中,国人的本土化努力贯穿始终。进入新世纪,中国金融故事逐渐引起全球瞩目,金融学的本土化或者中国特色金融学的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A].卢锋;.None.2006, 总第21期
[2]   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 [J].
易纲 .
经济研究, 2020, 55 (03) :4-17
[3]   民营资本的宗族烙印:来自融资约束视角的证据 [J].
潘越 ;
宁博 ;
纪翔阁 ;
戴亦一 .
经济研究, 2019, 54 (07) :94-110
[4]   金融学研究基础,必须强调再强调 [J].
黄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8, (02) :3-7
[5]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 [J].
易纲 ;
宋旺 .
经济研究, 2008, (08) :4-15
[6]   上海股市的第一次高潮和危机 [J].
叶世昌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50-58
[7]   论“国家综合负债”——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J].
樊纲 .
经济研究, 1999, (05) :13-19
[8]   “预算软约束”的新理论及其计量验证 [J].
平新乔 .
经济研究, 1998, (10) :71-81
[9]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 [J].
李扬 .
经济研究, 1998, (02) :14-24
[10]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J].
易纲 .
经济研究, 1996, (12)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