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从文化建构到商业收编——对“光棍节”和“网购狂欢节”的分析

被引:30
作者
王璐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 收编; 光棍节; 网购狂欢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32.6 [青年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商业对于青年亚文化的全面收编使"网购狂欢节"逐步取代"光棍节"成为11月11日的符号意指,而节日本身的特殊性、文化内核的一致性、群体的相似性和媒介的共通性,为电子商务收编光棍节创造了绝佳条件。文章以淘宝为例,具体分析商业对于光棍节这一青年亚文化的"收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3+96 +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 原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理解大众文化.[M].(美)约翰·费斯克(JohnFiske)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  
消费社会学.[M].王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kH.Erikson)著;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2007, 03
[6]   光棍节网商促销狂欢发展浅析 [J].
汪阳 .
电子商务, 2013, (01) :4-5
[8]  
光棍节变身 商业对亚文化的全面收编.[J].王天挺;程老湿;.人物.2012, 12
[9]   浅析光棍节产生的原因和时代特点 [J].
方白玲 ;
方媛 .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 (08) :245-246
[10]   “光棍节”现象解读 [J].
黄英 .
中国青年研究, 2012, (08)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