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吴秀淦
宋光放
刘绍春
张韻凤
陈永乐
高卫华
马为民
张永东
王火生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2] 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室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肝硬变; HBV;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1 [肝炎];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本文从123例肝病患者肝穿的资料(其中死后肝穿107例,活检16例)中选择较完整资料的慢性重型肝炎66例,着重对其病变和病因、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病变特征是在慢性肝病的病变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从而分为坏死后肝硬变型、活动性小结节型肝硬变型、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型及胆汁性肝硬变型四种类型。其中从坏死后肝硬变发展者最多,活动性小结节型肝硬变及重度慢活肝发展为本病者次之,从胆汁性肝硬变发生的又次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及免疫血清检查,发现66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HBV阳性反应。提示武汉地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乙肝病毒引起上述慢性肝病后发展而来,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为本病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issue localization of australia antigen immune complx in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Nowoslawski A,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