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被引:8
作者
朱圣钟
机构
[1]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农业经济; 农业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好谷乡发现的东汉石表 [J].
刘弘 ;
陈娜 ;
唐亮 .
四川文物, 2007, (05) :82-89
[2]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 [J].
朱圣钟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 (02) :43-52
[3]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J].
朱圣钟 .
中国农史, 2006, (02) :12-21
[4]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变迁 [J].
朱圣钟 .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2) :34-38
[5]   论清代对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 [J].
杨明洪 .
民族研究, 1995, (02) :67-76
[7]   清代以来凉山彝族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J].
秦和平 .
中国农史, 1990, (02) :23-27+9
[8]   四川西昌出土的古代农具 [J].
黄承宗 .
农业考古, 1987, (02) :224-225+223
[9]   四川昭觉县发现东汉石表和石阙残石 [J].
吉木布初 ;
关荣华 .
考古, 1987, (05) :434-437
[10]   清代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 [J].
徐铭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2)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