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为何难以有效排除——兼及中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未来

被引:17
作者
郭松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运用的形式主义; 刑法的主观主义; 证明力规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既往的研究太多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粗疏这一制度层面解释非法证据难以有效排除的原因,但这并不充分。从结果层面而言,非法证据没有被排除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被采纳。对非法证据难以有效排除的研究必须深入解析法官采纳非法证据的内在原因。法官证据运用的形式主义化、刑法的主观主义倾向以及司法实务部门对证明力规则的过度追求等因素,是诱发法官采纳非法证据的重要原因,并由此造成了非法证据难以有效排除。在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仅限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还需将证据信息的供给、刑事实体法的调整、证明方法的转换以及证据能力规则的建设等均纳入视野。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   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 [J].
龙宗智 .
中国法学, 2010, (06) :17-32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10, (06) :33-47
[4]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评两个证据规定 [J].
陈卫东 .
法学家, 2010, (05) :15-29+176
[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警察自由裁量权 [J].
马明亮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31-138
[6]   口供供需失衡与刑讯逼供 [J].
吴纪奎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06-118
[7]   证明力规则检讨 [J].
李训虎 .
法学研究, 2010, 32 (02) :156-173
[8]   证明模式转换的必要性与现代证据规则 [J].
马贵翔 .
证据科学, 2009, 17 (02) :138-140
[9]   推定与刑事证明关系之分析 [J].
樊崇义 ;
史立梅 .
法学, 2008, (07) :3-9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度[J]. 约翰·卡普兰,陈虎.刑事法评论.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