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管制中的财产权保障——从外部效益分享看农地激励性管制

被引:28
作者
杨惠
熊晖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关键词
农地管制; 农地外部效益; 财产权保障; 激励性管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耕地抛荒现象暴露出我国现行农地管制制度中隐含的产权问题:农地农用所产生的环境生态、粮食安全等外部效益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公共利益",并理所当然地归属于社会公众所有,而政府更以此"公共利益"为由理所当然地对农户的土地使用权施以限制。此种财产权界定虽然保障了公众的需要,却忽视了农户的利益和感受;严重的利益分享不公,导致农地管制制度所应当具有的保障并促进农地外部效益供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管制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在农地管制中引入激励相容的理念,在禁止规范之外建构一套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透过法律创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并对此财产权及农地使用权给予明确的界定与保障,由政府代理社会大众进行必要的补偿或财产权交易,以真正达成农地保护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湖北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调查分析 [J].
陈波 ;
王雅鹏 .
经济问题, 2006, (03) :50-52
[2]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执行效果分析 [J].
钱克明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2) :8-13+79
[3]   中国转轨之路的前景 [J].
秦晖 .
战略与管理, 2003, (01) :1-20
[4]   中国“绿箱政策”的支持结构与效率 [J].
钱克明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1) :41-45+80
[5]  
江村经济[M]. 商务印书馆 , 费孝通著, 2001
[6]  
佃农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易宪容译, 2000
[7]  
Property rights justifications for planning and a theory of zoning[J] . Lawrence Wai Chung Lai.Progress in Planning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