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殷小菲
刘友兆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户行为; 耕地质量; 保护; 镇江市丹徒区;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4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目的]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出发,就当前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求优化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方法]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为具体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农户积极主动响应,有些只是被动响应。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丹徒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农户的年龄、化肥的使用情况,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和前景的判断这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有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实证分析 [J].
连纲 ;
虎陈霞 ;
刘卫东 .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1908-1913
[2]   保护耕地是全社会的责任——关于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的探讨 [J].
张君宇 ;
杜新波 ;
胡杰 .
国土资源通讯, 2007, (02) :44-46
[3]  
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探讨.[J].马彦琳;马朝群;.国土资源.2006, 08
[4]   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 [J].
丁洪建 ;
吴次芳 ;
梁留科 .
中国土地科学, 2002, (04) :14-19
[5]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模式研究 [J].
陈海燕 ;
彭补拙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304-310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耕地相对过剩问题探析 [J].
李晓青 ;
谢炳庚 ;
万华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 :110-114
[7]   增强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J].
张志辉 ;
南灵 ;
夏显力 .
陕西农业科学, 1998, (06) :31-32
[8]   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 [J].
康云海 .
农业技术经济, 1998, (01) :7-12
[9]   我国耕地保护的目标 [J].
朱德举 .
中国土地科学, 1997, (S1) :8-10+13
[10]   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J].
王德起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1997, (01)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