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灰水足迹评价

被引:91
作者
曾昭
刘俊国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关键词
灰水足迹;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 水污染;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北京市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加上严重的水污染情况,使得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采用灰水足迹理念将北京市1995—2009年间不同部门产生的污染物以"稀释水"的形式进行量化。研究表明:①北京市2009年灰水足迹为49.5×108m3,约为北京当年水资源量的2.3倍;②生活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大,农业部门次之,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小;③北京市灰水足迹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生活和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在1995—2009年间分别下降了45%、62%和93%;④虽然北京市灰水足迹逐年减小,水体水质却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剩余灰水足迹(即灰水足迹与水资源的差值)累积值的增加,是北京市水质逐年恶化的直接原因。严格控制灰水足迹是实现水环境总体改善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69 / 11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作物生产水足迹的研究 [J].
盖力强 ;
谢高地 ;
李士美 ;
张彩霞 ;
陈龙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066-2071
[2]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J].
何浩 ;
黄晶 ;
淮贺举 ;
童文杰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4) :294-298
[3]   南疆棉花消费水足迹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J].
邓晓军 ;
谢世友 ;
崔天顺 ;
李艺 ;
李晖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2) :176-180+185
[4]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 [J].
王西琴 ;
刘昌明 ;
张远 .
地理学报, 2006, (11) :1132-1140
[5]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 [J].
夏军 ;
王中根 ;
严冬 ;
王渺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146-153
[6]   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再论黄河的水资源 [J].
夏星辉 ;
杨志峰 ;
沈珍瑶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595-600
[7]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探讨 [J].
黄志洪 ;
武鹏林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2) :174-176+189
[8]   干旱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法——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例 [J].
李相虎 ;
贾新颜 ;
黄天明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4, (S2) :163-167
[9]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4) :260-265
[10]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 2000, (02)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