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与货币政策启示

被引:20
作者
肖大勇
胡晓鹏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体系; 广义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从广义信用创造的角度,现有互联网金融体系已能够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通过拉长信用链条和多次证券化实现倍数化信用创造,从而给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新的挑战:①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无法体现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生的广义信用,央行需要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②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总额控制等货币政策工具效力减弱,未来的调控手段更依赖利率调控;③互联网金融体系增强了社会信用扩张的内生性,其信用创造的相关指标可以作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照。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影子银行体系与流动性创造的新形式 [J].
肖崎 .
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12, (05) :17-21
[2]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3]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 [J].
汤震宇 ;
刘博 ;
林树 ;
李翔 .
开放导报, 2009, (02) :50-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