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革命精神的生成——以话语分析为径

被引:1
作者
张昭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革命; 精神; 话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民族精神的生成与培育,有赖于语言的承载与传播。20世纪初,革命上升为民族精神,一定意义上可视作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由渐到顿的变化过程。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既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又吸收英语、日语中的现代性因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已由此前为人禁忌的词汇变为强势话语,由少数人的思想变为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J].
王奇生 .
历史研究, 2004, (05) :84-105+190
[2]  
关键词[M]. - 三联书店 , (英)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著, 2005
[3]  
“革命”的现代性[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陈建华著, 2000
[4]  
毛泽东选集[M]. -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5]  
饮冰室合集[M]. - 中华书局 , 梁启超著, 1989
[6]  
秦力山集[M]. - 中华书局 , (清)秦力山撰, 1987
[7]  
柳亚子文集[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柳亚子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 1986
[8]  
孙中山全集[M]. - 中华书局 , 孙中山 著, 1981
[9]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M]. - 三联书店 , 张枬,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