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134
作者
王新越 [1 ]
宋飏 [2 ]
宋斐红 [3 ]
于世远 [4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4]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分异; 山东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9.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受传统城镇化影响严重,要加强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以及创新与研发方面的建设。2济南、青岛、威海、淄博为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东营为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烟台、莱芜为新型城镇化中等水平区,泰安、滨州、日照、潍坊、枣庄为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济宁、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为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069 / 10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 [J].
高爱颖 .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07) :67-70
[3]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J].
姚士谋 ;
张平宇 ;
余成 ;
李广宇 ;
王成新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641-647
[4]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戚晓旭 ;
杨雅维 ;
杨智尤 .
宏观经济管理, 2014, (02) :51-54
[5]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道路 [J].
刘进辉 ;
王殿安 .
农业经济, 2014, (01) :64-66
[6]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J].
李晓曼 ;
蒲晓刚 .
宏观经济管理, 2014, (01) :42-43+48
[7]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研究 [J].
钟少颖 ;
陈锐 ;
魏后凯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 (12) :18-23
[8]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J].
王富喜 ;
毛爱华 ;
李赫龙 ;
贾明璐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323-1329
[9]   经济学视角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孙长青 ;
田园 .
河南社会科学, 2013, 21 (11) :56-58
[10]   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3, 33 (08) :8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