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振伟 [1 ]
白娟 [2 ]
张金生 [3 ]
机构
[1] 鄢陵县中医院
[2] 河南中医学院
[3]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生新层面/药物作用; 生新脉/药效学; 血管新生/药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将存活大鼠60只随机分为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以血塞通0.6,0.4,0.2 mg/g体质量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以生理盐水0.01 mL/g体质量;连续灌胃15 d,1 d 1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量、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半暗带皮质区域VEGF、bFGF表达明显增多;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半暗带区域vWF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多,微血管数增多(P<0.05),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Nes-tin、BDN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总面积增多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改善半暗带改善血液供应,促进NSCs的增殖、迁移并分化,进而启动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缺血组织中微循环建立,减少后遗症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三论活血化瘀治法理论——“干细胞循环理论”与“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研究相关性 [J].
张金生 ;
张宝霞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02) :248-251
[2]  
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Homing of C-ki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the Infarction Heart in Rats[J]. 张金生,何庆勇,黄涛,张宝霞.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03)
[3]   关于“干细胞循环”理论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应用前景的思考 [J].
张金生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02) :263-264+266
[4]   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舒武 ;
汪涛 ;
王晓玲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 (06) :536-538
[5]   三七总皂苷对不同时点心梗大鼠心肌VEG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张金生 ;
何庆勇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11) :1496-1499
[6]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研究探要 [J].
张金生 .
中医杂志, 2009, 50 (10) :871-873
[7]   中医“祛瘀生新”理论内涵新解 [J].
张金生 .
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 (05) :704-705
[8]  
三七总皂苷动员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出髓效率的实验研究[J]. 张金生,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 2009(07)
[9]   三七总皂苷对脑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J].
张金生 ;
张宝霞 .
河南中医, 2009, (03) :260-261
[10]   活血化瘀方药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31例 [J].
张宝霞 ;
张金生 .
中医研究, 2009, 22 (03)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