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

被引:78
作者
陈爱贞 [1 ]
刘志彪 [2 ,3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3]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自贸区; 改革; 开放型经济; 经济转型; 自主创新;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6 ;
摘要
上海自贸区有助于实现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三个转变:一是国际经济从"多边开放"和"双边开放"转向"单边开放",实现从产品市场开放走向要素市场开放;二是政府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实现从内部"分权"改革走向"减权"改革;三是从参与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转向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从制造业全球化走向服务业全球化。但自贸区形式的开放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会因触及利益集团而面临诸多阻力,单边开放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而影响经济环境的稳定。因此,自贸区能否切实启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关键在于自贸区能否与中国经济高端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此,需要转换政府职能,完善自贸区软硬件基础,扎实稳步推进更多自贸区发展。上海自贸区改革模式向全国的复制,既可以从行业层面向全国铺开,实现行业内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并使其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传导,带动更多行业改革创新;也可以从区域层面,通过产业关联或功能互补形式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推动周边地区改革创新,并使其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通过国内价值链向其他地区传导,拉动其他地区企业和政府改革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行政垄断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效应估算 [J].
陈爱贞 ;
刘志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30 (10) :63-78
[2]   战略理念与实现机制:中国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 [J].
刘志彪 .
学术月刊, 2013, 45 (01) :88-96
[3]   “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 [J].
路风 ;
余永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 :91-114+207
[4]   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陈爱贞 ;
刘志彪 ;
吴福象 .
管理世界, 2008, (02) :72-81
[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 [J].
蒋殿春 ;
夏良科 .
世界经济, 2005, (08) :5-12+82
[6]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 [J].
MARKUSEN, JR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79 (01) :85-95
[7]  
On the Welfare Effects of a‘Duty-Free Zone. Hamilton, C,L Svenss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