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刘佳斌
李传宝
王宏燕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菌剂; 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9.149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探讨了秸秆还田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土壤微生物采用稀释平板法及四分法进行测定。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测定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靛酚比色法。[结果]在秸秆施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腐熟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幅分别为61.1%、111.3%和113.5%。秸秆还田处理和施用有机肥处理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可为退化黑土耕地的恢复和秸秆还田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285 / 52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菌群LCM9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及其应用研究(英文) [J].
吕志伟 ;
呼晓明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Z1) (Z1) :14-16
[2]   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摘要)(英文) [J].
孙学习 ;
李俊峰 ;
李涛 ;
曾召刚 ;
任保增 ;
樊耀亭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 (08) :1-3
[3]   不同载体催腐剂应用于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区系效果研究 [J].
吴翔 ;
甘炳成 ;
刘本洪 .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01) :287-289
[4]   连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顾美英 ;
徐万里 ;
茆军 ;
梁智 ;
张志东 ;
房世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01) :1-5+11
[5]   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J].
刘定辉 ;
蒲波 ;
陈尚洪 ;
朱钟麟 ;
舒丽 .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05) :1316-1319
[6]   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J].
王冬梅 ;
王春枝 ;
韩晓日 ;
张旭东 ;
邹德乙 ;
刘小虎 .
土壤通报, 2006, (02) :2263-2267
[7]   间甲酚及施磷对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J].
柴强 ;
黄高宝 ;
黄鹏 ;
张恩和 .
生态学报, 2006, (02) :383-390
[8]   与氮转化有关的土壤酶活性对抑制剂施用的响应 [J].
陈利军 ;
武志杰 ;
姜勇 ;
周礼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99-1103
[9]   矿山复垦区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研究 [J].
洪坚平 ;
谢英荷 ;
孔令节 ;
林大仪 .
生态学报, 2000, (04) :669-672
[10]  
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陈文新 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