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微血管改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及开搏通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吴强
雷鸣
曾祖荫
郭渝成
张志高
李金生
机构
[1] 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解放军第医院,解放军第医院,解放军第医院,解放军第医院,贵阳医学院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开搏通; 微血管; 内皮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探讨不同期高血压病(EH)患者微血管改变与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开搏通(CPT)对其的影响。方法对Ⅰ期、Ⅱ期及Ⅲ期EH患者各20例应用CPT口服治疗10日 ,观察治疗前后球结膜微血管、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及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NC组 ,n=23)比较。结果治疗前 ,66.67 %的EH患者出现球结膜缺血区 ,明显多于NC组(P<0.001)。EH患者的微动脉与微静脉管径比(A/V)、NO低于NC组(P均<0.001) ,而ET和CEC则高于后者(P<0.05) ,且这种变化随病情严重而加重。EH患者的A/V与NO呈正相关(r=0.6533,P<0.01)、并分别与ET和CEC呈负相关(r= -0.5607,P<0.01;r= -0.7182,P<0.01)。经CPT治疗后 ,EH患者的血压降低(P<0.001),A/V和NO增大(P<0.001和P<0.01) ,ET和CEC下降(P<0.05和P<0.01) ,Ⅰ、Ⅱ期患者的缺血区减少(P<0.05~0.01)。结论EH的微血管改变与VEC损伤关系密切。CPT可以减少EH患者的缺血区、扩张其微动脉 ,这与CPT对VEC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微血管改变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J].
吴强 ;
曾祖荫 .
中国微循环, 1998, (03)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