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

被引:98
作者
黎加厚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上海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生命环境观;
D O I
10.13811/j.cnki.eer.2002.02.001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教育技术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界回答时代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教育技术 ?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怎么搞 ?本文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观——“生命环境观”,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为了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 [J].
刘美凤 .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2) :7-11+17
[2]   “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J].
钟启泉 .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09) :11-18
[3]   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 [J].
黎加厚 .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8) :54-57
[4]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J].
南国农 .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8) :42-45
[5]   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J].
李克东 .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8) :46-49
[6]   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 [J].
张诗亚 .
教育评论, 2001, (02) :4-7
[7]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J].
叶澜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1) :1-6
[9]  
费尔巴哈[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88
[10]  
反杜林论[M]. 人民出版社 , 恩格斯著,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