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流动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对力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13
作者
陈仲常 [1 ,2 ]
董东冬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2] 重庆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对力度(CRT); 总抚养比(GDR); 地区差异化;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1.03.002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1407 ; 020203 ;
摘要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3]   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模型分析 [J].
黄解宇 ;
常云昆 .
财经研究, 2005, (08) :111-123
[4]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 [J].
陈秀山 ;
张启春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4) :69-76
[5]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J].
马拴友 ;
于红霞 .
经济研究, 2003, (03) :26-33+90
[6]   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J].
刘溶沧 ;
焦国华 .
财贸经济, 2002, (06) :5-12
[7]  
转移支付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分析[D]. 吴丹.苏州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