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人文关怀

被引:166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价值理念; 人格尊严; 人文关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比照近代民法以财产法为中心,现代民法强化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并广泛体现于民法中主体制度的发展、人格权的勃兴、合同制度的发展、物权法的发展、侵权法的发展、婚姻家庭法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人文关怀构建价值理念,注重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未来民法典中有必要增加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编。在中国民法的适用等方面更应强化人文关怀。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65+223 +22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人类社会将从信息经济逐步转向生物经济.[N]..人民政协报.2008,
[2]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 [J].
朱岩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6) :151-168+223
[3]   财产权对人格权的积极索取与主动避让 [J].
石春玲 .
河北法学, 2010, 28 (09) :129-135
[5]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民法理论 [J].
徐国栋 .
学习与探索, 2006, (06) :98-100
[6]   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 [J].
薛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4) :117-128+207
[7]   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萨维尼的理论贡献 [J].
金可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139-151+208
[9]   论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成编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03, (04) :3-16
[10]   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法学研究, 2003, (02) :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