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进出口、商品化趋势与经济增长(1887-1936)

被引:3
作者
张乃丽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商品化; 进出口; 经济增长; 货币化;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13.06.003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F729 [贸易史]; F129 [中国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60207 ; 020103 ;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五十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内外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为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即市场化的现代经济过渡的特征,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已经成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当时中国经济商品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数据分析显示,贸易差额每变动1%,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就同向变动6.21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每变动1%,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就同向变动8.67个百分点,同时经济商品化水平则从近50%提高到了近80%。而且当期商品率的变动率和滞后一期商品率的变动率,都正向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9+162 +1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近代中国50年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研究.[M].刘巍; 陈昭;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中国绅士的收入.[M].费成康;王寅通译;张仲礼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J].
郝雁 .
学术研究, 2011, (12) :68-72
[5]   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J].
吴承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 (04) :3-4
[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流通量的一个估计 [J].
杜恂诚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04) :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