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前后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形态及形成原因

被引:10
作者
陈廷湘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系 教授
[2] 成都
关键词
山东问题;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民众情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8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巴黎和会期间的五四运动和华盛顿会议期间反对中日直接交涉的抗议运动都因山东权益而起,但前者如火如荼,后者波澜不惊。从民众运动自身发展规律分析,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差异确乎是由不同的国际环境、运动思想基础的转变、舆论对不利外交消息的不同传播方式、握有舆论导向权的文化人态度的变化及运动内部发生干扰等因素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77+6 +6-7
页数:4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乱世潜流[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罗志田著, 2001
[2]  
五四运动史[M]. 岳麓书社 , (美)周策纵著, 1999
[3]  
五四运动史[M]. 人民出版社 , 彭明 著, 1984
[4]  
李大钊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李大钊 著, 1959
[5]  
昨日北京之学界集股赎路会 .2 晨报 . 1922
[6]  
山东问题之经过 .2 晨报 . 1919
[7]  
《上海罢市实录》下卷 .2 海上闲人编. 《五四爱国运动》[下] .
[8]  
国民对于赎回胶济路之预备 .2 晨报 .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