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凝血、抗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附视频

被引:3
作者
芦琳 [1 ]
房淑欣 [2 ]
孙成桂 [2 ]
机构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2] 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凝血; 抗凝; 纤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CI)并发下脚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ACL Puturn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50例CI并发LDVT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MP-140、凝血酶原片断1+2(F1+2)含量、总蛋白S(Protein S,PS)含量、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Lg)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而总PS含量、AT、PC、PLg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脑卒中病人的血液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并给予必要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预防性措施,以防止LDVT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 [J].
吴国新,阮长耿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 (03) :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