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利益的分配法则——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机制研究

被引:14
作者
侯经川
钱文荣
黄祖辉
机构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比较利益; 分配法则; 经济竞争力; 决定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0 [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摘要
就本质而言,经济竞争力就是经济主体在博弈均衡状态所能赢得的比较利益分配份额,包括经济主体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竞争能力(即经济"合争力")和经济主体与其同行之间的非合作性竞争能力(即经济"分争力")两个方面。在没有同行竞争者的情况下,分工双方的经济竞争力("合争力"),在总量水平上总是势均力敌,而在要素平均水平上则与双方的总投入水平成反比(亦即与生产率水平成正比)。在存在同行竞争者的情况下,各方的竞争力主要与同行竞争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和生产率水平这两大因素有关;但就同行竞争者之间的"分争力"而言,生产率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 [J].
郑海涛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5, (12) :77-89
[2]   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一个博弈论解释 [J].
侯经川 ;
邱均平 .
公共管理学报, 2005, (02) :69-75+95
[3]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J].
林汉川 ;
管鸿禧 .
经济研究, 2004, (12) :45-54
[4]   竞争力与企业规模无关的形成机制 [J].
孙洛平 .
经济研究, 2004, (03) :81-87
[5]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 [J].
张金昌 .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09) :53-58
[7]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编], 2003
[8]   A ricardo-sraffa paradigm comparing gains from trade in inputs and finished goods [J].
Samuelson, PA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1, 39 (04) :1204-1214
[9]  
Competitiveness Indic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J] . Sanjaya Lall.World Development . 2001 (9)
[10]  
Productivity Level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anadian and U.S. Industries[J] . Frank C. Lee,Jianmin Tang.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