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自耕农持久生命力原因探析

被引:6
作者
张树焕 [1 ]
李传松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北京市西城区发改委
关键词
自耕农; 持久生命力; 小农消亡论; 理性小农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以亚当·斯密、马克思为代表的"小农消亡论"者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自耕农必然被资本主义雇佣农场代替,但当今世界自耕农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表明斯密和马克思的判断没有成为现实。以恰亚诺夫、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论"者指出自耕农比雇佣农场更有效率,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他们的论断与社会现实相符合,但"理性小农"的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农业生产制度的创新、自耕农生产较低的监督成本、农业生产独特的时空特点等因素,是自耕农兴盛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 [J].
文礼朋 .
世界历史, 2007, (02) :113-124
[3]  
家庭式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N].文礼朋;郭熙保;.光明日报.2005,
[4]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黄宗智; 著.法律出版社.2010,
[5]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6]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7]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VernonW.Ruttan)著;郭熙保;张进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  
农民经济组织.[M].(俄)А.恰亚诺夫(А.Чаянов)著;萧正洪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9]  
改造传统农业.[M].(美)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著;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
[10]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法)保尔·芒图(PaulMantoux)著;杨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