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技术创新的关键障碍及其应对——基于创新链的分析框架

被引:32
作者
江鸿 [1 ]
石云鸣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2]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研部
关键词
共性技术; 创新; 关键障碍; 知识产权; 竞合关系;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9.05.006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共性技术是处于"竞争前"阶段并具有"通用性"的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支持共性技术创新与扩散已成为众多国家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产业技术创新相比,共性技术创新存在诸多特殊障碍。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必须据此调整,消除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共性技术发展。本文构建一个基于技术创新链条的分析框架,从共性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出发,识别出共性技术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关键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技术识别阶段的技术路线和市场信息"双盲"条件,技术研发阶段创新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技术应用阶段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建议完善跨领域的技术预见参与过程,建立与创新主体竞合关系阶段性变化相适应的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动态机制,推广有利于共性技术保护与扩散的差别化、低门槛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铁科院改革看我国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 [J].
吕铁 ;
江鸿 ;
贺俊 ;
黄娅娜 ;
黄阳华 .
中国发展观察, 2016, (04) :34-37+40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博弈与政府补贴 [J].
马晓楠 ;
耿殿贺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01) :73-78
[3]   共性技术供给与扩散的模式选择 [J].
李纪珍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10) :5-12
[4]   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的述评 [J].
周国林 .
经济学动态, 2010, (04) :90-93
[5]   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分类与制度供给 [J].
李纪珍 .
中国科技论坛, 2006, (03) :45-47+55
[6]  
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易将能.重庆大学. 2005
[7]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7
[8]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李纪珍著, 2004
[9]  
Commercializing generic technology: The ca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ventures[J] . Elicia Maine,Elizabeth Garnsey.Research Policy . 2006 (3)
[10]  
Distinguished Lecture on Economics in Government: The Private Uses of Public Interests: Incentives and Institutions[J] . Joseph Stiglitz.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