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行为形式效力之完全公定力——兼论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不适合我国

被引:6
作者
黄全
机构
[1]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系
关键词
无效行政行为; 法安性; 完全公定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有限公定力理论混淆了"法安性"与"法实质正当性"在不同层面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要求,民众对无效行政行为实施防卫权的前提模糊、效果不理想,不符合我国民众对公权力行为的传统观念及应对行为模式,不适宜移植至我国内地。完全公定力理论承认所有的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通过系统的解决途径,可以解决有限公定力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行政行为无效与可撤销二元结构质疑 [J].
余凌云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4) :68-71
[2]   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建构 [J].
金伟峰 .
中国法学, 2005, (01) :38-47
[3]   质疑无效行政行为及相对人的抵抗权 [J].
夏金莱 .
政府法制, 2004, (22) :40-41
[4]   论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其矫正机制 [J].
柳砚涛 ;
刘宏渭 .
行政法学研究, 2003, (02) :21-27+88
[5]   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研究 [J].
王太高 .
河北法学, 2002, (02) :69-74
[6]   行政行为无效理论与相对人抵抗权问题探讨 [J].
王锡锌 .
法学, 2001, (10) :16-20
[7]   论无效行政行为 [J].
张建飞 .
浙江社会科学, 1998, (04) :89-91
[8]   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J].
叶必丰 .
法学研究, 1997, (05) :87-92
[9]   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 [J].
沈宗灵 .
外国法译评, 1995, (01) :1-7
[10]  
当代中国行政法[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应松年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