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被引:13
作者
顾寄南
蔡健敏
机构
[1] 江苏大学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江苏大学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关键词
DFA; 可装配性; 评价技术;
D O I
10.13841/j.cnki.jxsj.2003.12.001
中图分类号
TP391.9 [计算机仿真];
学科分类号
080203 ;
摘要
阐述了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影响产品可装配性的因素,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评价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已成为DFA进一步发展和虚拟装配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评价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整个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今后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装配单元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 [J].
顾寄南 ;
庞伟 ;
张林鍹 ;
蔡健敏 .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03) :89-91
[2]   零件级的可装配性分析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J].
舒启林 ;
王德俊 ;
郝永平 .
机械设计, 2001, (12) :6-8+0
[3]   集成化产品装配设计与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J].
宋玉银 ;
褚秀萍 ;
蔡复之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0, (02) :75-80
[4]   面向自动化装配的DFA评价技术 [J].
冯禹 ;
马玉林 ;
蔡鹤皋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999, (10) :37-39
[5]   产品设计可装配性的研究 [J].
郑寿森 ;
祁新梅 ;
王治森 ;
杜晓荣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28-30
[6]   产品可装配性技术指标模糊评价 [J].
郑寿森 ;
祁新梅 ;
杜晓荣 ;
王治森 .
机械工业自动化, 1998, (06) :29-32
[7]   并行工程下的可装配性设计 [J].
马瑞晓 .
机械工业自动化, 1998, (01) :16-19
[8]  
工程设计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联邦德国)帕尔(Pahl, 1992
[9]  
Intelligent suggestive CAD systems .2 Jakiela M J. . 1988
[10]  
Concurrent product design of marchined parts with a feature- based product representation scheme .2 Changchien S-W.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