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30
作者
王介勇 [1 ]
周墨竹 [1 ,2 ]
王祥峰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4] 农业农村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乡村系统; 乡村振兴; 规划性质; 规划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论文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概念内涵与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性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结果表明:①乡村包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空间多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的综合过程;②乡村系统具有要素分散性和发展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和类型多样性、对区域和城市依赖性与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强限制的基本特征;③乡村振兴规划是对乡村空间要素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本质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的规划,应更加强调规划参与过程及其统筹协调能力;④当前中国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法律基础,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较滞后,规划边界模糊、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⑤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包含主体规划系统、制度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多规协调系统和参与反馈系统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该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乡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规划合力,增强乡村振兴规划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61 / 13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关于构建我国新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议 [J].
程茂吉 .
城市发展研究, 2019, 26 (01) :1-6
[2]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 [J].
刘守英 ;
王一鸽 .
管理世界, 2018, 34 (10) :128-146+232
[3]   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根本遵循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J].
韩俊 .
管理世界, 2018, 34 (08) :1-10
[4]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5]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要点思考——以歙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J].
曹璐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5) :81-88
[6]   我国乡村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 [J].
孙莹 ;
张尚武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4) :74-80
[7]   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 [J].
刘彦随 ;
严镔 ;
王艳飞 .
经济地理, 2016, 36 (07) :1-8
[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探索——以贵州省惠水县村寨体系规划为例 [J].
武仁仲 ;
路阳 ;
刘碧含 .
小城镇建设, 2016, (06) :46-52
[9]   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 [J].
刘彦随 ;
王介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5) :529-536
[10]   我国乡村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综述 [J].
周游 ;
魏开 ;
周剑云 ;
戚冬瑾 .
南方建筑, 2014, (02)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