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被引:22
作者
夏玉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
关键词
高位泥炭; 孢粉; 发育和演变过程;
D O I
10.13249/j.cnki.sgs.1996.04.008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和14C测年数据,以及植物残体、微量元素与营养元素等分析相互印证,揭示大小兴安岭分别5000a B.P.和2700a 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形成经历了低、中和高位发育阶段的演变,大兴安岭高位泥炭形成晚于小兴安岭.1300a B.P.大小兴安岭普遍发育高位泥炭.该区图强和汤北(94—A)高位泥炭剖面分别是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标准剖面.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长白山区孤山屯沼泽地13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J].
刘金陵 .
古生物学报, 1989, (04) :495-511
[2]   关于小兴安岭东段沼泽形成问题 [J].
尹怀宁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2) :101-111
[3]   试论沼泽的分布和发育规律 [J].
黄锡畴 .
地理科学, 1982, (03) :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