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被引:68
作者
和学新
机构
[1]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天津市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内涵; 主体性结构; 主体性存在形态; 主体性教育;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05.01.013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以科学的解答。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 [J].
和学新 .
教育研究, 1997, (11) :36-40
[2]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 [J].
高清海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4) :90-98
[3]   实践性、客观性、主观性与主体性 [J].
王玉樑 .
人文杂志, 1993, (01) :4-8
[4]   七对概念辨析 [J].
黄楠森 .
人文杂志, 1993, (01) :1-3
[5]   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J].
韩庆祥 .
学术月刊, 1993, (01) :1-7+24
[6]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J].
李林昆 .
哲学研究, 1991, (03) :25-32
[7]   论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的相互关系 [J].
袁贵仁 ;
韩震 .
求索 , 1988, (04) :48-54
[8]  
主体性教学研究[M]. 甘肃教育出版社 , 和学新著, 2001
[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袁贵仁著, 1996
[10]  
主体性的黄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