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不同洪水情景决溢风险评价

被引:8
作者
夏富强 [1 ]
康相武 [2 ]
吴绍洪 [1 ]
杨勤业 [1 ]
马欣 [1 ]
杨佩国 [3 ]
李晓东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3] 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4] 新疆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悬河; 影响因素; 决溢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 GIS技术;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2 [水文观测(测验)];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本文提出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因素应当包含水沙运动、区域地壳稳定性、河势演变和堤防稳定性4个方面,并据此建立了指标体系和基于GIS技术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不同洪水情景下黄河下游的决溢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决溢风险随着洪水量的增大而增高;(2)决溢风险随河型的沿程变化而降低;(3)决溢风险较大的河段集中在游荡型河段,游荡型河段南岸风险高于北岸;(4)弯曲型河段北岸决溢风险高于南岸;这些结论能够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与防汛抗洪的实践。研究表明: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能够用于解决黄河下游的决溢风险问题;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够量化不同空间位置的决溢风险,客观地反映不同空间位置决溢风险的差别,对于指导防洪和河道治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9+244 +2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关键问题研究 [J].
丛威青 ;
潘懋 ;
李铁锋 ;
吴自兴 ;
吕广宪 .
地学前缘, 2006, (01) :185-190
[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J].
王炜 ;
杨晓东 ;
曾辉 ;
王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70-73
[3]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J].
武兰芳 ;
欧阳竹 ;
唐登银 .
生态学报, 2004, (12) :2740-2748
[4]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夏富强 ;
康相武 ;
吴绍洪 ;
杨勤业 ;
马欣 ;
刘自强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5) :17-24
[5]   黄河河南段悬河稳定性评价 [J].
皇甫行丰 ;
张晨霞 ;
刘新号 ;
阎震鹏 ;
田良河 .
人民黄河, 2003, (04) :12-14
[6]   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因素分析 [J].
皇甫行丰 ;
田良河 ;
刘新号 .
世界地质, 2003, (01) :64-68
[7]   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调整过程的影响 [J].
张欧阳 ;
许炯心 ;
张红武 .
泥沙研究, 2002, (06) :1-7
[8]   论黄河下游河道两次历史性大转折及其意义 [J].
许炯心 .
水利学报, 2001, (07) :1-7
[9]   郑州黄河洪水特点分析 [J].
史宗伟 ;
刘天才 ;
杨玲 .
泥沙研究, 2001, (03) :62-67
[10]   河南省黄河下游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张连胜 ;
李莲花 ;
龚晓洁 .
河南地质, 2001, (01)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