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及评价方法

被引:225
作者
许仲林 [1 ,2 ]
彭焕华 [3 ]
彭守璋 [4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新疆大学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4]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性能评价; 阈值相关; 阈值无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8 [生态系统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物种分布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以保护区规划、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等为目的的研究。回顾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多种物种分布模型,总结了评价模型性能的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性能评价中尚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物种分布模型中集成样本选择模块能够避免模型预测过程中的过度拟合及欠拟合,增加变量选择模块可评估和降低变量之间自相关性的影响,增加生物因子以及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及扩散行为特征)和潜在分布模型进行结合,是提高模型预测性能的可行方案;在模型性能的评价方面,采用赤池信息量可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相关建议可为物种分布建模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57 / 5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用组合模型综合比较的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朱鹮潜在生境的影响 [J].
翟天庆 ;
李欣海 .
生态学报, 2012, 32 (08) :2361-2370
[2]  
我国单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J]. 段居琦,周广胜.应用生态学报. 2012(02)
[3]  
基于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的入侵杂草春飞蓬在中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J]. 张颖,李君,林蔚,强胜.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4]   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潜在分布影响预估的多模型比较 [J].
张雷 ;
刘世荣 ;
孙鹏森 ;
王同立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11) :1091-1105
[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物种分布模型与变量相异指数 [J].
许仲林 ;
赵传燕 ;
冯兆东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55-63
[6]   利用最大熵模型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预测孑遗植物裸果木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格局 [J].
马松梅 ;
张明理 ;
张宏祥 ;
孟宏虎 ;
陈曦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1) :1327-1335
[7]   基于GARP模型的紫茎泽兰空间分布预测——以云南纵向岭谷为例 [J].
李双成 ;
高江波 .
生态学杂志, 2008, (09) :1531-1536
[8]   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 [J].
温仲明 ;
赫晓慧 ;
焦峰 ;
焦菊英 .
生态学报, 2008, (01) :192-201
[9]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主要木本植物关键种的潜在分布 [J].
张志东 ;
臧润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6) :1079-1091
[10]   中国东北落叶松属3种植物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J].
冷文芳 ;
贺红士 ;
布仁仓 ;
胡远满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5) :82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