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

被引:22
作者
王毅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关键词
对地观测系统; EOS; ESE; 地球系统科学; 卫星; 传感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28 [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
学科分类号
081601 ;
摘要
对地观测系统(EOS,Earth Observation System)是获取空间对地信息、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和空间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支柱。长期以来,人们就期望着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研究这种从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依赖于观测系统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对地球整体的观测系统,利用空间优势,获取有关地球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数据或信息。近50年来,世界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NASA针对全球变化研究对建立长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规划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并于90年代初实施。它包括一系列卫星、自然科学知识组成和一个数据系统,支持一系列极地轨道和低倾角卫星对地球的陆地表面、生物圈、大气和海洋进行长期观测。地球观测卫星系列是EOS计划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EOS卫星系列计划在今后的10年内陆续发射一系列的太阳轨道环境遥感卫星,构成连续15年的数据采集系统,其规模在地球观测卫星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EOS计划的基础上NASA规划了ESE战略计划,将继续发展国际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迄今为止,Ter-ra、Aqua和Arua卫星已经发射成功,引起地球遥感科学界的瞩目,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980 / 9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空间对地观测与全球变化的人文因素 [J].
童庆禧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1-5
[2]   对我国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J].
孙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6-10
[3]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计划中的科学问题 [J].
冯筠 ;
高峰 ;
曲建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910-917
[4]   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 [J].
陈宜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495-499
[5]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J].
周秀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13-515
[6]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J].
葛全胜 ;
陈泮勤 ;
方修琦 ;
林海 ;
叶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16-524
[7]   从空间对地观测到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二)——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技术战略分析 [J].
冯筠 ;
高峰 ;
黄新宇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4, (02) :124-132
[8]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发展综述 [J].
马建文 ;
田国良 ;
王长耀 ;
燕守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2) :192-196
[9]   从空间对地观测到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一)——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战略计划述评 [J].
冯筠 ;
高峰 ;
黄新宇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06) :407-421
[10]   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计划——地球科学事业简介 [J].
张华 ;
张勃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2, (06) :37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