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沟通、宏观经济信息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被引:35
作者
李云峰 [1 ,2 ]
李仲飞 [1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3]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宏观经济信息; 利率;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1.01.009
中图分类号
F832.31 [中国人民银行];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101 ; 020203 ;
摘要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J].
张屹山 ;
张代强 .
经济研究, 2007, (03) :20-32
[2]   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 [J].
王胜 ;
邹恒甫 .
统计研究, 2006, (03) :42-46
[3]   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 [J].
赵进文 ;
黄彦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45-54+205
[4]   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理论分析 [J].
陈利平 .
金融研究, 2006, (01) :40-50
[5]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J].
谢平 ;
罗雄 .
经济研究, 2002, (03) :3-12+92
[6]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7]  
Communication by Central Bank Committee Members: Different Strategies, Same Effectiveness?[J] . MICHAELEHRMANN,MARCELFRATZSCHER.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200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