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7
作者
宋德勇
张文斌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生产的空间区位; 地区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备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瞩目。新经济地理模型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仅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生产的空间区位理论,而且也为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方法。本文在对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述评后,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解释,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J].
范剑勇 ;
王立军 ;
沈林洁 .
管理世界, 2004, (04) :22-29+155
[2]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J].
王小鲁 ;
樊纲 .
经济研究, 2004, (01) :33-44